京津冀協同發展將為中國經濟提供全新動力
在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時召開座談會,在講話中提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國家戰略。一年后的3月23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審議研究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4月30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綱要指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
時至今日,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國家戰略已有三年,這一戰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目前該戰略正在有條不紊地落實。比如北京副中心的建設基本完成,北京大紅門、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等區域性商品批發交易市場遷往河北,區域性樞紐機場正在建設過程中等等。目前,河北省和天津市先后舉行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京津冀交通一體化被作為2017年區域內相關政府部門工作重點,2017年將是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三年率先突破的全面“收官年”。
理解這一戰略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北京的核心功能,2014年2月,習近平考察北京時曾對北京的核心功能明確定位,即要堅持和強化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這意味著,長期以來承擔經濟中心功能的北京,需要做減法,這應該列出產業“負面清單”,而加法則是科技創新中心的定位,利用北京最強大的人才與科研機構優勢,推動創新性科技企業的發展。
目前來看,北京除了轉移一些批發市場之外,主要是利用一些政策控制人口數量,即提高低端服務業的門檻。目前支撐北京經濟的主要是央企總部以及金融企業,再加上一些科技類公司或跨國公司。事實上,除了這些公司之外,因為北京的房價以及人工越來越高,一些企業也都正在遷出。
目前的關鍵挑戰是,北京在經濟上做減法,而天津、河北等地區會因此而增加什么?因為這些減掉的本身主要是依附于北京市場存在的行業或企業。因此,京津冀協同發展會因為北京疏解非核心功能而出現一種存量的產業轉移,但該地區的發展仍然依賴各自的增量,這就需要各地不斷改革,創造更好的經營環境,激發市場活力。
事實上,北京與天津擁有全國最好且最密集的大學、科研機構等資源,完全可以推動該地區成為全國的創新中心。這需要該地區增強一種源自市場的動力,否則這種優勢難以落地。京津冀在協同發展的時候,需要強調政府必須提供高效的服務功能,給企業一個更好的發展環境,尊重市場,服務市場。目前看,這種區域性的創新發展仍然亟需一種市場機制與市場文化的推動。北京在郊區開始建設科技城,天津也設立了自貿區,但是市場活力仍需加強。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個目標是實現生態環境保護,減少大氣污染。從過去三年的情況看,環境治理仍需推進。這是由河北等地區的產業結構決定的,治理污染的成本誰來支付,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何在,這些問題成為了該地區環境治理的主要挑戰。去年底以來的環境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需要更為長遠的規劃以及更加緊密的協調。
在過去的三年里,在三地政府的努力下,京津冀協同發展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盡管還存在一些困難,但目標是明確的,在共建、共享、開放的政策引導下,三地逐漸會開辟出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新路徑。只要堅持不懈的解決問題,攜手并進,推動戰略落實,三地通過進一步相互融合、協同發展,必將形成北方經濟發展新高地,為整個環渤海經濟區注入發展新動能,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全新動力。